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四梁八柱”確保穩定可靠,站得住,立得直,根基牢。世界多極化態勢下,講中國故事時刻面臨著不可預知的挑戰與風險,隨時會陷入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中國故事有沒有機會講,有機會講時有沒有人聽,有人聽時還會不會有人搗亂,想聽的人能不能聽清楚、聽進去,都對要講的中國故事的內容、講故事者的素質提出了要求。為了確保中國故事能講出來、傳出去、流傳開、融進去,目前可以著眼于講中國故事的“十度”,逐漸形成行之有效的講中國故事理論體系。
尺度。向世界講中國故事要有尺度,也就是要有規矩,包括政治規矩、底線、紅線,明確哪些故事可以講、應該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這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走向世界都要堅持的基本準則,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故事的底色、成色不變色,聲音不走調,性質不變質。
經緯度。中國故事走進世界,實際上就是在中國與世界關系所構成的坐標系上,找到一個個合適的點。既可以以中國歷史為經,以當代世界為維,明確世界對中國故事的具體需求;也可以以世界歷史為經,以當代中國為維,明確要在不同國家講什么樣的中國故事;也可以以中國為經,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維,基于需要的層級性,設計并實施中國故事的先后落點;也可以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經,以中國為維,準確判斷需要的歷史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準確判斷當前階段應以什么樣的中國故事落地……總之,確立了中國故事走進世界的經緯度概念,在講述前習慣性先確定中國故事的坐標系,不但可以增強中國故事落地的精準性,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實效,使中國故事資源產生最大化的效能。
高度。高度是個絕對概念,也是個比較概念,既指具體距離,也可代表精神、思想的層次。向世界講中國故事的高度意味著故事的內涵和質量,即能不能與悠久的中國歷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相適應,能不能代表中國先進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未來觀。講出去的中國故事必須與中國的綜合實力相對應,能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能樹立中國的大國形象,豐富世界的物質文化生活,提升世界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以中國進步推動世界進步。高度是一種標準,也是一種參照,向世界所講的中國故事,應該以自己的優秀品質為世界文明確立一種中國標準、中國參照,讓世界以中國的發展高度為參照,確立本國的發展目標,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且能和睦相處,共建和平,共享和平。
力度。中國故事的強度基于中國力量的強度。國強則力強,中國故事能否向世界傳達出中國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人民自信,源頭在中國的發展強度。如果把中國故事的起承轉合視為一首曲子的強弱變調,貫穿曲子始終的就是中國發展的曲折變化和改革開放的力度大小。因此,無論我們向世界講什么的中國故事,都不能脫離中國的歷史實際、當代實際和未來可能性,采取與中國實力相適應的力度,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中國發展力量從何處來,現在處于何種階段,未來向哪里去,以故事的力度代表中國力量的強度,從而向世界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
厚度。故事的厚度體現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浩然的人間正義,耐人尋味的感染力。中國故事的厚度,基于中國文化數千年的積淀,每一次講故事都是厚積而薄發,體現出深沉的中國力量,“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舉重若輕,泰然自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就需要講故事者有“歷萬物而不爭”的胸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修養,有不卑不亢的處事態度,知大禮,識大體,從而能深入淺出,講出中國故事的歷史縱深、哲學內涵、厚重智慧,這樣的故事才與中國的歷史、文化相適應,才能稱為中國故事。
法度。既指向世界所講的中國故事里要包括中國法度故事,包括中國法律故事、法治故事、人與法的關系故事,也指講中國故事要遵守中國和所在國的法律和習俗。新時代中國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重要目標,前提必須是以法治國。向世界所講的中國法度故事,既可以是歷史中國的法治變遷,也應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同時通過中國法治故事的走出去,與世界各國的法治故事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合力推動全球法治建設更加進步,以法治相互約束,減少沖突,避免戰爭。
效度。故事能否感染聽眾就是故事的效度,可稱為故事性,這既取決于故事本身的真實性、情節的豐富性,也與講故事者的修養和演講技巧息息相關,演講者的知識結構,修辭能力,外交技巧,共情直覺等,可以激發出故事的感染力,“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像風一樣深入人心,從而最大程度發揮出故事的情感效果、倫理功能和道義價值。這樣的中國故事,生動而不古板,中國而又世界,個人而又普適,能達到故事效果的最高值。
溫度。故事以情動人,以愛動人。中國故事自帶中國溫度,中國故事以感動中國人的人與事感動世界各國聽眾。中國故事走進世界的過程,就是一次次“心心相融”的過程,一次次感動落淚的瞬間,一次次熱情相擁的場面,一次次求同存異的攜手,一次次真誠淳樸的微笑……開放包容、自信自強的中國,越來越向世界展露出溫暖的胸懷,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愿望,以團結合作、交流互鑒、共促繁榮的真誠態度,向世界傳遞中國溫度,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讓世界充滿中國愛,讓中國愛溫暖全世界。
風度。風度現于外,成于心,是內在素養和實力的自然流露。風度是社會文明的標志,美德風尚的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新時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故事中都呈現為中國風度。大國故事自帶大國風范,追求正義、擔當責任是大國風度,“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是大國風度。中國故事要主動向世界展現中國大國風度、大國禮儀、大國風范,讓世界知道什么是中國風度,并愛上“風度中國”。
氣度。中國百年積弱,但勵新圖強,實現了滄桑巨變,以不凡的氣度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彰顯大國風范。中國氣度源于以和為貴,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相互尊重;源于“天下為公”的情懷,“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源于“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源于讓世界變成“桃花源”的美好愿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故事的基本元素孕育了中國氣度,中國氣度通過中國故事傳達給更多的國家和人民,推動世界成為文明多元共生的百花園。
AI時代,還應借助大數據分析,逐漸建成中國故事國別數據庫和人才庫,建立科學機制,隨時根據故事落地的國別需要、人群需要,將“故事”與“人(講故事者和聽眾)”精準配對,使“對”的故事找到“對”的人,“對”的人隨時能找到“對”的故事,科學決策隨時有依據,應急處突隨時有預案,各種準備工作只有達到了這樣的“精度”,中國故事才能落地即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在世界故事森林里與其他民族、國家的故事共四季、同日月,自然而然地成為世界故事中的生動存在、自然存在。